關於小熊 Ch.00

本篇由 照養員朱宏偉 協助撰稿

2020年12月中旬某天,中心無線電那頭傳來「呼叫獸醫及現場」的聲響,台東林管處捎來訊息,有隻黑熊中陷阱,剩餘實際狀況不明。大夥不禁心想,不是前腳才剛送走「錦屏母熊」,怎麼又有黑熊中陷阱?納悶之餘,還是按照黑熊的救傷流程先開始準備,為了24小時遠端監控動物狀況,後續也還需架設WIFI機及監控器,接下來整體現場作業流程大致分為下列八項,正是我們這次要討論的「崁頂黑熊」救傷暨照養序章。

【一、現場檢傷及運輸】

起初係由 WildOne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先對個體進行麻醉及初步傷勢檢查,同時將訊息傳回收容中心,讓大家先準備及針對個體做各項調整,一切就緒後便將受傷黑熊裝籠、搬運下山,最後再運上車,送至收容中心。只能說,搬運大型動物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,前後更是耗費了大量人力,才僅僅完成第一項程序。

【二、準備中大型動物檢疫籠】

崁頂黑熊到達中心時,先是以不麻醉、直接換籠的方式,讓其進入中大型動物檢疫空間,也因此,必須先確認送來的運輸籠尺寸,是否適用於「對籠」時的欄框,否則就要在送達前即時做調整,同時也要將中大型動物檢疫空間內的設施同步準備好。

【三、黑熊抵達中心換籠作業】

順利以換籠讓黑熊進入檢疫空間,或許有人會問,為什麼不直接麻醉再換籠,相對會比較安全?答案是,因為在中陷阱現場,黑熊就已經被麻醉過一次了,實在不適合短時間再進行麻醉,將麻醉次數留給必要的醫療,換籠則可以靠一些技巧完成即可。(在換籠過程中,也明顯聞到黑熊傷口已有腐臭味,想必當下的傷勢並不樂觀。)

【四、觀察及確認屏科動物醫院各室配合時間】

經過中陷阱、麻醉及長途運輸,黑熊變得虛弱、緊迫又焦慮,一進檢疫空間就立刻狂喝水,這時大家還不知道,其實牠的下顎骨頭已碎裂,但在緊迫的亢奮狀態下,以及對水的迫切渴望,讓牠早已忘記下顎的痛處。但正當我們想靠近觀察其傷勢時,便立即迎來一陣威嚇與咆嘯,不過這其實也算是個好現象,代表牠還是具有一些精神和體力。

初步觀察後,獸醫師們便開始安排詳細的檢查及醫療,收容中心其實有個全台野生動救傷單位都沒有的優勢,就是它隔壁正是獸醫教學醫院,大型X光機、斷層掃描機、大型手術室等各式儀器和專科老師一應具全,在讓黑熊休息幾天並安排好動物醫院各室時間後,為了能仔細做全身檢查及手術治療,我們對牠進行了第二次麻醉,把握每次麻醉機會,把能想到的、能做的檢查一次做完,這次的麻醉治療非常重要,關乎整個治療及照養的方向,甚至要說是「定生死」,其實也不為過。

【五、準備密集治療籠】

在崁頂黑熊麻醉後、送往動物醫院時,大夥便開始準備「密集治療籠」,密集治療籠除了對動物及對人都要相對安全外,也需符合下列幾個特點:第一,空間不能太大,或是可隔成小空間,才能方便醫療。第二,可完善分隔動物與其本身的排泄物。第三,因動物必需長期在籠內接受治療,因此考量舒適度,籠子管徑不能太細,間隔也不能太寬。第四,需裝設遮擋的空間,讓動物可稍微躲藏休息,尤其是容易緊迫的動物。第五,將所有會因動物移動或搖晃發出聲響的配件固定好。第六,大動物治療籠最好要有前後出口。(你絕不會想將熊搬進籠內後,還要趴著跨過牠的身體出來,尤其是在牠即將甦醒的時候。)

上面說了這麼多,但中心哪來的密集治療籠呢?正因為沒有,所以才需要準備。上回「錦屏母熊」救傷時,符合上述要點的密集治療籠,想想就只有中心中大型動物的搬運籠,拆卸兩面遮蔽鋁板後剛好可以使用。

在準備的同時,送往動物醫院的黑熊傷勢資訊也慢慢被傳送回來,傷勢比想像中還要嚴重很多,預期會是一場長期作戰,最後臨時決定將空間變成一倍寬,將另一個搬運籠做了切除改裝,再將兩座搬運籠連接起來並固定,必要時中間也可以用閘門隔開成兩個空間,方便清潔、醫療及給予玩具,加上原本就是搬運籠,要換籠也方便直接對門更換,進可攻、退可守。

考量到屏東的氣溫會越來越炎熱,避免「熱緊迫」還有蚊蠅對黑熊傷口的影響,治療籠放置在有空調的室內環境,冷氣機、除濕機、空氣清淨機輪番運作,讓整體空間相對舒適。同時也架好遠端遙控監視器,以利24小時監控及記錄黑熊的狀況。

【六、餵食及清潔】

經過漫長的手術時間,黑熊也順利挺過來,回到治療籠等待甦醒。(這裡先交代一下黑熊的傷勢:右前肢截肢,左前肢粉碎性骨折,右下顎粉碎性骨折)由於兩前肢暫時無法使用,所以牠有一段時間是無法將身體直立挺起來的,只能用後肢加上蠕動的方式讓身體移動,前一週真的說有多慘就有多慘,幸好黑熊在這期間,也向大家展現了牠的求生欲,在止痛劑輔助下,獸醫師們慢慢用流質食物人工餵食,把所有能想到的、黑熊可能願意吃的食物全部打成泥狀,慢慢餵食牠,為了就是希望牠能正常進食,恢復身體機能及體力,才有能量去修復受傷的地方。

一個多禮拜後,黑熊終於願意慢慢進食一些泥狀物,後續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,將打成泥的食物再慢慢轉變成一般食物,餵食及清潔都需要固定的人員,一來操作上較熟悉、安全,再者也便於黑熊習慣操作人員,減少其警戒狀態。

再來是籠舍清潔方面,跟上述餵食狀況一樣,可從黑熊的排泄物慢慢發現其日漸好轉,從一開始只能清到因人工餵食流下的泥狀食物,到後面出現一些膏狀排泄物,量也慢慢越來越多,到最後終於出現正常成形的排泄物,都在在顯示其狀況有明顯好轉。

最初每日清潔時,在照養員開門進入治療籠室內時,是看不到黑熊的,因上述治療籠設定是要讓動物有躲避空間,但透過監視器畫面可以發現,在一開門時牠就會開始警戒,因此為了避免其過度緊迫,照養員不會直接走近治療籠或從躲避空間的檔板一側出現,而是會儘量走外側一點,黑熊能在較遠處就看到人走過來,也讓牠先有心理準備,減緩其焦慮。

每日籠舍清潔包含沖洗、清理殘渣、消毒、刮乾表面及拖地,清潔籠舍的工具則使用揹負式農用電動噴霧器,再另外自製一些工具能兼具刮跟刷,慢慢一點一點的清潔,一開始照養員都儘量避免跟崁頂黑熊四目相交,只要牠一發出警戒聲就必須退下,慢慢地也抓出了與其之間的防護安全距離。

透過一連串的觀察,便知道黑熊其實滿愛乾淨的,因為牠們幾乎不會在習慣睡覺的地方排泄,所以當其適應了每天的清潔例行後,也會較平靜地坐著,等待清潔完畢(但有時候也還是要看牠心情)。

等跟崁頂黑熊再更熟了以後,有時會發現當天排泄物較少,當照養員清洗完籠舍後,正要將殘渣盤抽出拿去清洗時,突然身後傳來不妙的聲響……牠直接排泄在地板上!這時照養員便會有種被玩弄的感覺,但在被「玩」了幾次後,再遇上同樣情況時,就會多少有敏銳度,不會馬上抽換殘渣盤,避免「憾事」再發生。

在治療籠待了一段非常長的時間後,隨著傷勢復原,黑熊活動力也變得越來越好,開始出現破壞籠子的行為,為了避免牠出現刻板行為,大夥便開始提供一些讓牠發洩精力的「小玩具」,同時也著手開始準備再進入下一階段。

【七、換大空間行為評估】

在傷勢完全復原後,接下來就是「行為能力」的評估了。再次將黑熊以換籠的方式換至大空間,為了評估其是否有野外生存能力,有的話就朝野放的方向走,沒有的話則朝長期圈養方向進行,也就是說,這是給黑熊的「期中考」。

期間中心提供許多攀爬設施,來觀察崁頂黑熊的攀爬能力,餵食活體動物測試其捕獵能力,將食物慢慢換成野外採集的野果(感謝 林務局臺東林區管理處 期間提供協助),加上24小時監控並整理評估報告,彙整後再由台東林管處召開專家會議,後專家們決議朝著野放方向進行,但須要到更大、更開放的空間,讓黑熊熟悉斷肢在野外生存的技能。而牠不怕人這點,當下則是很棘手的待解問題(因前期傷勢嚴重必須密集治療,也為了方便觀察治療,所以不得不在該階段讓黑熊不怕人)。

【八、野外訓練場評估】

順利通過「期中考」後,終於要進入最後階段的「期末考」了,這次的移籠再次採麻醉方式,配合麻醉順便做一次詳細的健康檢查及GPS頸圈佩戴。也正式將其移入全戶外的大空間,搭配天然地表及仿野外環境的高聳樹木,為了必免黑熊因爬樹造成樹枝斷裂倒在高牆上,以致沿著樹枝「翻牆逃逸」的情形發生,人員們便先將周遭樹木先行修剪過,確認環境安全後再將牠移入。

雖說是確認過安全才移入,但前三天大家還是繃緊神經,排班輪值進行24小時觀察,避免任何突發狀況發生。剛移至觀察區的初期,同仁們深夜開著監測APP,在五個監視器畫面上來回搜尋其身影,像極了黑熊版的《威利在哪裡》(WHERE’S WALLY?)。

與此同時也開始進行「驅避訓練」,儘量減少人與黑熊碰面。食物方面,開放空間內有一些天然的食物可讓黑熊採集,人工補充的食物也全是由野外採集而來,餵食時間不固定,餵食時必須避免被熊看見,活體捕獵能力部分,看到牠獵殺投放山豬時的狠勁,照養員都給予了滿分的評價。(燦笑)

這次的序章,不曉得大家看得過癮不?(小編整理到差點吐出來)接下來的「關於小熊」,我們會再繼續探討更多細節,不想錯過每次精彩故事的各位,「搶先看」請務必先設定起來!下回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