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種名稱:倉鴞(學名:Tyto alba)
IUCN:LC
台灣等級: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
面臨威脅:由於傳統迷信領角鴞具有藥性,常被捕捉入藥。牠不畏懼人類,常在人類住家附近的樹林或山區道路旁停棲,在公路上常見被車撞死的個體。
收容原因:非法飼養、走私、人為棄養
特徵:顏色為蒼白色,翅膀和腿都較長,體長33-39厘米,雙翅展開有80-95厘米。
分布:分布於南亞、北美、南美、中美、歐洲(東北部除外)、大洋洲、非洲(撒哈拉沙漠地區除外)和馬達加斯加島。在中國,倉鴞分布在雲南(昆明、勐海)。食性: 主要以嚙齒類動物為食,晝伏夜出,食量很大,一夜可以吃掉七隻鼠類
習性:大部分倉鴞為夜行性動物,但在英國和一些太平洋島嶼,它們也在日間狩獵。倉鴞擅長獵殺地面上的動物,幾乎所有的獵物為小型哺乳動物。它們的聽覺十分敏銳,通過聽聲辯位的方式捕捉獵物。。
婚配制度:們為終身配偶制,若配偶被殺,新的配對才可能會形成。繁殖時間視所處地域而定,每窩平均產4隻蛋,營巢於空樹洞、舊房屋或壁岩洞中。雌鳥負責孵蛋,雄鳥為雌鳥和雛鳥提供食物。
物種照:
資料來源:倉鴞 –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 (wikipedia.or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