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野生動物收容中心裡,有時收容的獼猴不只是成年或是亞成年的個體,每年5月到8月之間也常會收容到野外來的棄嬰(圖一),這個時候一天只有八個小時的關 心以及一般的食物是一定不夠的,為了讓嬰猴有更多的關愛與照顧,在無疾病傳染的疑慮之下,照養員就必須在下班後將嬰猴帶回家照顧。
其實照顧嬰猴跟照顧小孩子沒有太大的不同,只是身上的毛多了一點,還有過動了一點而已。出生不久的小嬰猴跟人類的小孩一樣,差不多需要四個小時餵一次奶,這個時期的嬰猴體型較小,人類所使的奶瓶對他們來說太大了一點,所以照養員會使用專門給動物用的奶瓶(圖二)。等到嬰猴約二個月大,才使用跟人類新生兒一樣的奶瓶(圖三)。
奶瓶之外,奶粉的品牌更是重要,有文獻指出亞培對於靈長類的幼兒是較好的,因此我們使用這種奶粉。而隨著年齡的增長,嬰猴每天所需要喝奶的次數慢慢減少了,他們的牙齒也慢慢的長出來了,大約五、六個月大的嬰猴,可以開始餵食少量的固體食物,這時候就可以在食物中增加一些切碎的水果和蔬菜,隨著嬰猴慢慢地長大,提供的水果和蔬菜就可以切成丁塊 狀(圖四)。由於台灣獼猴是日行性的動物,在嬰猴的成長過程中,適當的日照是很重要的,因此,照養人員會定期帶他們到戶外曬太陽。
當嬰猴長成幼猴後,要讓他們可以和其他的猴子們共同生活,只靠照養人員是不夠的,畢竟與台灣獼猴不同物種的我們,即使再怎樣地與嬰猴親密,也沒有辦法教他們與其他台灣獼猴溝通的方法,所以嬰猴時期就需要代理媽媽加入來教導他們。由於母猴的母愛是十分的強烈的,因此需要挑選一個與照養人員十分親近,而且不會有攻擊行為的母猴,例如「古意」就是個很不錯的代理媽媽(圖五)。「古意」是於2007年3月9日收容至中心,剛到中心時長相和體型都很特異,經中心的獸醫診斷出患有「纖維素性骨營養不良症」,在長達一個月的密集醫治及照料,病狀才逐漸恢復,截至目前古意外型上已大致恢復正常,但後腳呈現內八狀及牙齒生長不良已無法改善,體型也明顯比同年齡之母猴矮小,但由於古意個性特別,進入小型猴群中卻深受猴群的愛戴,目前為該猴群的母猴王。
等到嬰猴約一歲過後,可以斷奶了,照養人員就會將他們併入專門給幼猴和亞成猴使用的籠舍H6-2, 讓它們過群體生活,畢竟台灣台灣獼猴是群居性的動物。由於籠舍H6-2內的個體,大多跟照養人員有十分深厚的感情,因此,照養人員每天前往餵食的時候,常會有身上一堆猴子的景象(圖六)。
照顧嬰猴真的非常的累,常常一整晚都沒有辦法好好的睡一覺。雖然如此,但看到他們一天天的成長,而且能跟其他的獼猴一起快樂的生活,感覺之前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了。